发布日期:2020-12-25 03:18 来源:未知 阅读: 次
“天人合一”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主要命题,说明纷纷,无所适从。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惟概念最早是由庄子论述,位于河西的一居室,每平3.3万仍抢手,这个神盘价格坚,后被汉代思想家、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系统,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明的主体。
白马非马
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维,而且是一种状况。
先秦儒家亦主意“天人合一”,《礼记?中庸》说:“诚者天之道也,诚之者,人之道也”。以为人只有发挥“诚”的德性,即可与天一致。汉儒董仲舒则明白提出:“天人之际,合而为一。”
“天人合一”有两层意思:一是天人一致。宇宙天然是大天地,人则是一个小天地。二是天人相应,或天人相通。是说人跟天然在实质上是相通的,0419王中王百度,故所有人事均应顺乎自然法则,到达人与做作协调。
公孙龙心生一计,公孙龙说:“白马并不是马,由于白马有两个特征,一是白色的,二是具有马的形状,但马只有一个特点,就是只存在马的形状。具备两个特征的白马怎会是只拥有一个特征的马呢?所以说白马根本就不是马。”
天人合一
原题目:八句话,道破中国哲学精华
老子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。
?哲学意思:物质世界是相对活动的,思维反应存在,所以思维也应该是一直变更的,与时俱进的。物资与人以及物质之间是和谐同一的。
?哲学意义:“白马非马”的命题问题出在何处呢?从基本上说是割裂了普通和个别、共性和个性的关联。马是普遍性、共性、个别、形象;白马是特殊、个性、个别、详细。广泛不即是整体,特别也不等于局部,这是不同性质的范围。
图文起源网络
有一天,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,守门的士兵对他说:“马匹一律不得出城。”
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。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愚鲁的士兵因无奈应答,唯有放行。